• 电话:023-81925800
  • 传真:023-81925811
  •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兰馨大道111号

地研论坛

观《大国重器》有感(廖蔚茗)

2019-12-10 11:27:45

观《大国重器》有感

——从蛰伏到腾飞的高铁

九所·廖蔚茗

 

国之大,不以疆土幅员论之,器之重,不以钟鼎祀戎论之。

时间回溯到1955年,曾参加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十河信二任命为日本国有铁道总裁;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线”正式通车;1978年,邓小平访日时坐上了新干线“Hikari”号新干线,对同行的记者说道:“速度很快,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需要跑”,这一幕历史轮回恍如1000多年前初到长安的日本遣唐使。

彼时彼刻的中国,刚经历文革的十年浩劫,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放下历史包袱,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知识。当时我国的全国铁路网骨架才基本形成不久,列车均为慢速“绿皮车”,与同时期日本的新干线在技术上存在巨大落差。直到2007年,原铁道部引进了日本川崎重工的E2型高速列车作为“和谐号”CRH2型动车组。在随后的技术引进谈判中,由原铁道部作为唯一的谈判甲方同时与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谈判周旋,以市场换技术,最终以较低的价格全套购买了德国西门子和日本川崎重工的列车及制造技术。仅用三年的时间,我国便在引进的技术上研发了第三代CRH380动车组,通过对许多关键技术的吸收及再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铁技术,修建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并扶植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高铁企业中国中车。截止2016年,中国中车占全球高铁市场份额达69%,曾为人师的日本川崎和日立两家联合占比9%,法国阿尔斯通占比8%,德国西门子仅占比3%。中国高铁作为国家名片之一,经过厚积薄发后正在走向全球,为国家发展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及国际认可。

梅贻琦先生曾云:所谓大学者,非谓之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无论前路多么艰辛,始终有一批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劳动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铁、新能源、通信、航空航天等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企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技术的进步需要多年的积累直至厚积薄发,国家的进步离不开千千万万一线劳动的辛勤工作。依托“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宏观设计和一线劳动者的辛勤努力,更多的“国之重器”尤为可期,我国的科技事业必将走向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