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023-81925800
  • 传真:023-81925811
  •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兰馨大道111号

信息公示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创新中心2025年度第一批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2025-08-01 11:47:54

根据《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49号)相关要求,为推动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本着“开放、共享、联合、协作”的建设目标,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结合平台发展需求,拟重点围绕广域地质灾害快速识别、降雨型地质灾害防控、消落带岩体稳定性以及灾害动力学监测等方向设置开放课题4现面向国内外征集申报,具体事宜如下。

       一、重点资助方向

课题一:高频SAR数据条件下广域InSAR快速解算

主要研究内容:以陆探一号、神启一号等新型SAR卫星数据为切入,研究海量SAR数据自动化配准方法,研发噪声抑制与干涉相位增强技术,建立广域尺度InSAR快速处理算法

预期成果:发表以平台为第一署名的SCI/EI论文2申请以平台依托单位为第一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1形成面向高频SAR监测数据条件的InSAR快速解算方案及工程化技术体系1

课题二:降雨型地质灾害失稳模式与成灾风险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极端降雨条件下滑坡灾害的触发因素研究,建立滑坡初始变形-渐进破坏-动力失稳-链生灾害全过程运动特征与成灾模式,建立降雨诱发流态化灾害链的风险评估预测方法

预期成果:发表以平台为第一署名的SCI/EI论文2篇及以上申请以平台依托单位为第一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1提出滑坡-泥石流转化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形成相关分析及可视化软件1套,培训相关分析技术人员2~3

课题三:崩塌落石地震波监测与参数反演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危岩崩塌冲击坡面地震信号时频域响应特征规律,提出崩塌冲击坡面震源机制及传播介质响应理论模型,建立基于多源地震信号的崩塌灾害快速识别、精细化定位及动力参数定量反演方法

预期成果:发表以平台为第一署名的SCI/EI论文2建立基于地震数据的崩塌落石定位与参数反演方法1

课题四:消落区裂隙灰岩损伤演化与岸坡稳定性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裂隙灰岩在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劣化机理,揭示差异性劣化条件下岩体应力-变形-破坏全过程演化规律,构建多指标联合监测预警体系

预期成果:发表以平台为第一署名单位的SCI/EI论文2建立含裂隙灰岩损伤演化与岩岸坡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模型1套。

        二、开放课题申报要求

(一)申请人要求

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正式在编人员均可提出申请。

(二)申报要求

1. 凡申请资助的研究课题必须符合创新中心研究方向,或属于创新中心研究方向为基础的新生长点。

2. 申请人须认真填写《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申请书》,纸质版一式三份,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后,在规定时间内寄回创新中心,同时提交电子版至指定电子邮箱。申请人若有书面证明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作为申请书附件一并提供。所有材料不退,请自行留底。

3. 发表论文须以创新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并标注开放课题基金号,申请发明专利须以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为第一权利人,相关技术性成果另行约定。项目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向创新中心提交结题报告、学术论文、专利和研究成果等相关验收材料,由工创新中心组织专家验收。

4. 资助额度与研究周期课题1、课题2每项资助30万元,实施周期为2年,课题3、课题4每项资助8万元,实施周期为1

5. 申报起止日期:即日起至2025817日。逾期将不予受理。

      三、开放课题立项管理

1. 专家评审。 创新中心组织专家对申请所反映的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及创新性、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已有的研究基础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审,择优立项。

2. 终审。创新中心主任根据专家评审结果,进行资助项目和金额终审,确定最终的资助课题。

       四、联系方式

  人:陈   斌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兰馨大道111

    编:401120

    话:18723651771

电子信箱:873378533@qq.com


         附件:开放课题申报书模板.docx